会议时间:2014年4月24日下午1:30;
会议地点:音乐舞蹈学院演播厅
主持人:罗宇佳;学术点评:任秀蕾
1、暴子维(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怒江下游少数民族多彩的器乐舞蹈文化及傣剧《德宏世居少数民族舞蹈、乐器及傣剧概观》
全文共分为七大点,通过主要的论点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详细的阐述了怒江下游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特色,及个人感受,同时浅评作者和书籍,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点评:这本书以集中深入的方式,对德宏民族文化评析,用非常简短的笔墨简介了这本书,在抒发个人喜爱的同时,提出了问题,但内容不够丰富,还缺乏一些个人的观点。
2、师向宁(云艺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传统视野下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考源》评述
(1)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现状:
国内众多音乐学者把研究目标转向人文学科,由于西方音乐理论的介入,是国内出现了“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两个学科并存的现状,带来了积极因素和弊端。
(2)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文化的必要性:
一定要重视对文化的研究,正如蔡仲德《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中: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文化内部存在稳定与进化,保守与创新之间的张力,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3)《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考源》的特点与意义:内容细致、全面,传统视野与民族音乐学研究理论相结合
(4)结论:
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应充分发挥其音乐专业优势,在其研究中以免避重就轻,顾此失彼,更不能盲目追求,研究理论方法上的新鲜与时尚,使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陷入一个避谈音乐学术的怪圈。
点评:这是对音乐现状的反思,一篇好的书评,看后是感兴趣的,这主要是对音乐文化的考究。评论文章没有按照一般的框架进行,在表明现状之后抒发自己的忧虑,突出了自己的观点。
3、蒋文媛(云艺非遗基地硕士研究生)
《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综述
通过两个观点:一是理论模式,二是研究概览两方面发表自己对于本书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音声”在仪式过程中的重要性。
点评:学者对著作的理论模式,对民间特点作了详细特点,理论实践相结合,学者对著作进行了深入独特的解读。
4、王妤(云艺文华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向精神家园的“守夜人”致敬——品评《丙中洛阿怒民歌》
通过对《丙中论阿怒民歌》全书内容,作者,看点三个要点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读书后的体会,不仅获益良多,提高了个人的修养,还拓宽了视野,但值得一提的是,该学者也在最后提出了自己对在书中不解之处的一些疑问,也希望通过日后的学习获取答案。
点评:图文并茂,符合书评的框架,但内容略显苍白,符合学术规范。
5、郎朗(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一曲辉煌的文人音乐颂歌--读《诸子论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名著导论》
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特点:书名简介,却又精辟的概述全书的内容
其次的论述以点概面,从孔子、孟子、老子到梁启超逐步论述个人的观点,对作者新颖的出发点表示了肯定,通过书本内容衍生出个人的问题及观点。
点评:刘兰老师研究西方音乐史,这本书立足于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学着自己的观点不够明显,摘要有误,要注意不要复制书本内容,但文字修养比较独特。
6、卢蒹葭(云艺附属艺术学校高级讲师、音乐学硕士)
雅俗共赏的开拓《祭舞神韵——宗教与音乐舞蹈论》
阐述了云南宗教乐舞的特点,以新颖的有别于编年体的题材,通过举例体现了宗教乐舞的特点,具有开拓性、综合性、音乐专门性、及民族性、超时空性和科学资料性。此外也论述了本书存在的缺点,没有更详尽的叙述,内容不够充实,缺乏客观评价,对宗教背后的文化缺乏解读;优点:区别于采风记录,有实践性和民族性,通过亲身实践为内容注入新的视野和灵魂;此外本书为云南宗教音乐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灵感,服务于音乐学的同时为人类学、民族民俗提供了研究实例。
点评:书评写作的范文,文字深切,,功底深厚,观点有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在演讲中没有渲染到精华部分。
7、张旭楠(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云南民族音乐美——浅评《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一书
一.从民族音乐角度来看,本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1.作者运用了云南特有的民族作为基奠,编著了这本别具一格的图书;
2.内容具有随意性和自娱性;
3.书中光盘的音乐都是口传天然的;
4.浓郁的民俗文化;
5.作者在编著时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缺点:
1.书中缺乏民俗记谱
2.谱例缺乏贴切性,真实性
3.缺乏对乐器的深入分析
三.优点:具有较强的观点和内容,提炼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精髓
点评:书评很有意思,行文很深刻。谈书的社会化功能体现三个方面,是音乐的社会功能。写作非常严谨,最后提出的文章不足很有自己的见解。
8、孙祖洪(曲靖师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科学性、基础性与实用性——《实用曲式学教程》评析
介绍了《实用曲式学教程》该书的作者、内容及主要观点,例如科学性解决了《教程》的价值取向,基础性解决了学什么。实用性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
1.对音乐深入准确的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才可能真正理解作品内涵
2.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方式,更具有实用性运用深入浅出的描述,提高学习效率
3.教会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分析的后果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
缺点:谱例数量及涉及类型不足,缺乏辨析
优点:拓宽知识面,调整思维
点评:教材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直接表达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基础性。行文流畅,一目了然。但应该添加一些图片,使书评更生动。
下半场:
(主持:朱贵荣、学术点评:任秀蕾)
9、周弦影(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淌不尽的源头美——评《珠江上游传统民歌概论》
淌不尽的源头之美
云南艺术学院
珠江上游传统民族作为“盘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以三大部分来阐述个人内容,分别是实地研究,搜集整理和阐述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把对民歌做出新的贡献的专业阐述为少数民族音乐贡献新的内容,此外也为我们挖掘出其中的三个价值,它们分别是地域文化价值,音乐文化价值和水文化价值。
点评:行文完整,通过三个价值的描述,体会深入,研究完整,但应该再穿插地域文化价值的补充,应扩充区域性的传统性民歌。
10、苏世奇(贵州六盘水师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音乐学硕士)
文化记忆的书写、歌舞神韵的传承——评申波先生书作
学者将个人内容概括为主要的四点,分别是导论,文化论,功能论,结论。并说明古戏台物理的存在方式升格为人文情感的符号形式,突出了人文精神。
学术亮点:将戏台承载的歌乐文化现象,引申到关注民生,关注对乡村民众精神生活的追问。
点评:认真阅读申波老师的专著,可归为导论,文化论,功能论。在提出书籍的观点价值同时,也要提出书中的缺点,才能共同进步。
11、杨金山(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乐话三江异彩——评《三江并流区域音乐文化大观》
该学者共分为五点来阐述个人内容:
1.研究项目的新颖,紧扣时代潮流
2.这是一本“厚重”的书
3.声“情”并茂
4.敢为人先,深入田野,迎难而上
5.不足之处:材料过于原始,有待延伸和扩展,没有前瞻性的思考
点评:观点较为原始,运用原生态,原始的材料体现出记录的真实性。但全文整体有点乱,你所批评的缺点,但在大家看来是优点。
12、罗宇佳(云艺音乐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谈古论今 博奥湛难——评红帆教授著(云南近现代艺术教育探源)》
一.云南近现代艺术教育探源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云南近现代艺术教育源于教会学校
三.留学人员对云南近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贡献
四.著作对学界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给予了澄清
点评:洋洋洒洒,逻辑性很强,值得思考,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优秀的书评,提到了红帆教授的观点,切入点独特,善于思考,敢于求真。
13、路远(玉溪师院音乐讲师、音乐学硕士)
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的完美融合——浅评《钢琴音乐艺术论》
全文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
一.作者介绍
二.专著的理论依据
三.专著的框架构建
四.专著的特点与创新性
五.存在的缺点
点评:钢琴从明代以后开始铺开,1840年学习西方音乐,美声唱法,学者对书的介绍,把艺术说清楚不是容易的,应该提出书的不足方面,对钢琴的教育太多了。
14、徐湧(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云南民间音乐考察有感——滇南听歌
学者通过对本书内容的介绍,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把文字图片相结合,相得益彰,对研究音乐的学者帮助很大。
点评:从人文角度欣赏书评,用随笔读起来很有趣味,作者本人是有功底,用最简单直接的图画来告诉别人我们云南的歌曲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