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上午9:00
会议地点:第二会场合唱排练厅
主持人:尹伟
学术点评:金鸿为、张兴荣等
记录人:许萧霞 何凌
1、赵培波(云艺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音乐学硕士)
题目:《心如晴空,情深似海》——评李晴海著《我的音乐生涯》
主要内容:专著《生涯》内容赏析:一、抒情与叙事的第一章:“散文与诗歌”;二、发现、思考与总结的第二章:“乐论”;三、史料宝贵的交往札记的第一章:“深切的缅怀”;四、集中展现才艺的第四章:“歌曲创作”;五、难忘战斗洗礼的第五章:“游击队生活杂忆”六、珍藏社会评价的“附录”。
点评:评价客观全面,肯定了这本书的质量,没有功利思想,表现了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敬,对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易的理解和同情。
2、陈骁雄(楚雄师院艺术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
题目:阐释“东、西”概念,理清文化适融——评杨民康《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
主要内容:一部立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对该地域的基督教音乐作全面、系统的整体性研究的理论专著。著作特色:填补空白,构建模式;学科整合,旁征博引;史料详实,有理有据。
点评:根据学者想要跟这本书的作者杨民康进行商榷,可以看出阅读很认真,细致深入,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与思考,内容高度概括,也比较准确的评述了这本书,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
3、裴秀芹(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题目:《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述评
主要内容:一、立足于音乐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期完成音乐学阐释的旨归。二、音乐深描过程中始终贯穿对“民俗”与“信仰”的思考与分析。三、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的“琶音式”写作《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
点评:如果我来写这本书的话,会写一些人文思考的东西。乐舞是一体的。能对很多问题看得很透彻,是有用心去看了这本书,对作者要进行商榷都有些合理。我肯定这篇文章。
4、洛桑凯珠(云南艺术学院学生)
题目:《云南孟连傣族宣扶土司礼仪音乐》书评
主要内容:一、扎实的田野调查;二、第一次对宣扶古乐的命名进行辨析;三第一次对云南孟连傣族宣扶土司礼仪音乐进行了记谱整理;四、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把活态的孟连傣族宣扶土司礼仪音乐现状进行了完整的撰写。
点评: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思考,很不容易,但不够深入。对于这种音乐的存在是否真实,有待商榷。
5、何婷婷(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音乐学硕士)
题目:云南民族器乐文化的瑰宝——评《云南民族器乐荟萃》
主要内容: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被人认识及发现,民族器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区域优势资源
特色:以实地考察为研究对象的独特研究视角;广泛选取器乐普列和认真扎实的记谱工作;对云南少数民族器乐研究既有纵深剖析又有横向勾画。
点评:没有点评
6、许韧(云艺图书馆馆员、情报学硕士)
主要内容:多元文化下云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平台;和谐社会背景下群众精神存放的动态空间。把云南戏台文化置于云南多民族“乐”的人文生态背景之中,强调研究
视觉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实现对云南民间歌乐研究在理论上的突破。
点评:该读者是一名情报学硕士,将其中的内容融贯其中也看出他对人文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7、李建富(贵州六盘水师院助教、音乐学硕士)
题目:《“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评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以西南地区或经典案例为中心>一书》
主要内容:一:立足田野,以实证为依据,从形而下实证分析形成“近距离感知”
二:从形而下的实证分析上升为形而上的逻辑推理,形成“近距离观察”的归纳与演绎
三:以典型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为研究手段,深层次、多方位阐述其音乐文化特征;
点评;打开了学科制度的围城,具有现实针对性,并且在观点上有较好的思考,且论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