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

教学

云南省首届“音乐学术阅读”读书笔会4月24日下午第二会场会议纪要

作者:学生记者:许萧霞 何凌发布时间:2014-04-28

会议时间: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下午一点三十分
会议地点:第二会场合唱排练厅
记录人:许萧霞 何凌

上半场

(主持人:何婷婷 学术点评:张老师)
1、冯国蕊(云艺高职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
题目:云南音乐文化历史的绽放
主要内容:品评和云峰的专著《纳西族音乐史》,有以下认识:
一、尊重史料,加强现有音乐文化逆向研究;
二、博采众学,多层次、多方面的扩大史料来源;
三、注重对民间艺人、氏族传承历史的研究。
点评:纳西族的研究。 经历丰富,历史分期:上古全盛时期、南诏统治时期、土酋纷争时期、木氏治理时期、改土归流时期、民族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分期主要参照了纳西族本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

2、张家绮(云艺音乐学院研究生)
题目:书评《云南民族音乐论》
主要内容:作者周楷模老师用朴素的田野工作考察和深入的音乐文化认识实践,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不单单依靠现存在的若干书面的音乐资料和储存音响资料,同时亲自深入边寨山村融入到山胞寨民的自然音乐生活中,以结交朋友,串亲戚,去“入乡随俗”,从而在原生性音乐生活中去感受和获取原生性音乐资料。
点评:周楷模因为一些事情在离开三下乡才出的这本书,这本书有些值得去推敲。需要深究的一些问题 就是有些人喜欢东找西找在一些地方把东西文字给拼凑起来成一个文章。 这个现像在社会上的人没有版权的意识在脑海里,在学术上也不应该有这种现象 只仅供参考。

3、史佳妮(云南音乐学院研究生)
题目:新世纪艺术发展需要的一本好书——评《审美意识与音乐文化》
主要内容:我们许多学生对于艺术的追求,多以掌握技艺为目标,表现出一种重“器”轻“道”的学习盲目性,这样不利于发展。对于这种现状,我们供应该注重在艺术基础理论方面的发展与建立。这本书在于加强艺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完善艺术理论学科的建设。培养全面性艺术人才的需要,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点评:给我们大家一些很大的启发,现在有一个现象 什么东西都可以当成一个文化。审美意识与音乐文化 在文化上需要慎用。

4、孔广馨(云艺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
题目:活化保护的路径传统音乐文化——《文化技艺与歌乐舞韵——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云南古戏台》
主要内容:一、文化沿革对古戏台的影响
1、 古滇国青铜文化时期
2、 大理国时期的南诏文化
3、 元明清时期
二、民俗歌乐文化与古戏台的关系
过去,人们通过古戏台“以乐通神,敬神娱人”,而今天的人们则“以乐会友,以乐交心”。
三、古戏台之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不仅是建筑存在形式,其承载的歌乐文化、盈联文化、氏族记忆、礼乐传统等社交仪轨。
点评:把真古董毁了 假古董出台 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心痛。其中有一句话 有种喧宾夺主的意思。希望以后把你最想表达放在最前面 显眼的位置,这样效果会好一点。

5、杨曦(云艺音乐学院研究生)
题目:云南滇西北地区特有族群民族音乐研究综述——1993~2013年
主要内容:
一、 滇西北地区特有族群自然人文生态及音乐概况;
二、 滇西北地区特有族群民族音乐研究现状;
三、 滇西北地区特有族群民族音乐研究新视野;
点评:综述1993——2013年 滇西北地区特有的族群 给个建议 这个题目上有待斟酌。而里面关于名族问题也比较敏感。这方面上 学术研究需谨慎。

6、张岚(云艺音乐学院副教授、流行音乐系主任)
题目:一次没有尽头的远足——黄凌飞教授《歌的记忆》书评
主要内容:是一个音乐人类学者的田野之行。分《寻歌之旅》《传歌之人》《听歌之音》三部。为作者执着的理想和严谨的探究精神喝彩,更为通过一本书而了解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气质而感到幸运。为年轻的音乐学者树立了一种严谨、踏实、敬业的学者风范。
点评:在整个学术上都比较严谨。并且让我们了解到哈尼族在唱曲上很特别 独特并且在肢体也很真实。随着时间很多好的东西被遗忘 淡忘 所以,好的东西你记录下来没?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可贵 精品的东西都需要保护

7、欧阳继梅(云艺图书馆馆员、文艺学硕士)
题目:知识(技能)型音乐审美教育理念与体系构建研究——以王信东《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为例
主要内容:简捷明快教学法是以“自然音阶手语”为代表,通过手语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活动,认识和理解音乐。本书的核心内容:以自然音阶手语为代表,通过手语教学。本文切入点: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式当前音乐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手语教学法”是培养音乐理解力的有效途径。二、通过“欣赏体验与知识类比学习法”培养音乐感受力。三、通过“音乐创编表现学习法”以培养音乐表现力。四、通过“歌唱教学三步四循环学习法”强化音乐语言能力。
点评:认真严谨,启发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认识,非常好。
茶歇:十五分钟

下半场
(主持:赵培波 学术点评:何婷婷)
8、马雁(云南民大艺术学院讲师)
题目:高等学校专业评价研究新视野——评罗宇佳教授著《内隐与彰显: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本书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严谨的治学态度,恰当的研究方法,丰富的研究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料。
点评:客观、全面、系统、深入,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也让我们了解了在当今音乐表演专业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学业评价定位还教育模糊的这样一个背景下,这部专著首次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业评价做为研究对象,并且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理念和模式,并且经过了相关的调查进行了研究。

9、尹伟(云艺音乐学院副教授、音教系副主任)为参加本会专程从北京赶回,对音乐严谨热诚。
题目:受申波教授著作启示,寻手风琴演奏与声乐演唱的共通性
主要内容:
一、以审美角度释手风琴演奏和声乐演唱
1、手风琴的起源和演奏形式
2、声乐演唱技巧
3、手风琴演奏与声乐演唱技术上的共同点
点评:涉猎的艺术领域宽泛,怀着一种对音乐事业的热诚,并且上进,值得我们学习。以前误解,表演的缺乏学术,学术缺乏表演。尹老师以自身的实践和体会,阐述了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尹老师有专业的学术视角,对音乐认真严谨的态度,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评述。

10、张虎(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题目:浅评刘蓝——《中国音乐史》
主要内容:
一、 内容摘要:
1、 音乐起源于——“太一”
2、 音乐教育与音乐美学宗师——孔子
3、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史
二、 本书不足
1、 在有的问题分析和表述上过于简单。
2、 作者对于评剧、越剧、川剧、汉剧等地方戏曲剧种表述过于简单,并未对其发展概括做较为详实的评述。
点评:总的来说比较客观,就如题目是浅评,所以略显浅薄,对专著的提炼,宏观视角的把握不够。

11、盛川芮吉(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题目:一部从区域角度探讨民族乐舞文化的“给力”之作——杨曦帆《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
主要内容:成书要义,乐舞文化类型,信仰与民俗内涵,汉文化对藏彝走廊文化形成的影响。各类乐舞内部具体形态构成的考察与研究。本文立场:综合应用前沿的研究方法,立足“以研究音乐为主”的视角,在历史的纵向和文化横向背景中,阐述了各民族乐舞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点评:其实是杨羲帆的博士论文,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并不是单一的民族或者行政区所体现的音乐现象的研究,对于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都有重要意义。盛川芮吉的讲述和语言声情并茂,讲述清晰,论述详实,层次清晰,比较客观的引经据典的把这本专著提炼了出来。题目要再推敲。

12、杨英(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见习研究员、音乐学硕士)
题目:古代音乐史学研究新成果——评刘蓝教授辑著《二十五史音乐志》
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刘蓝教授辑著《二十五史音乐志》最有价值的学术努力在于作为一个有历史学素养、一个有古汉功力的音乐史论教育对历史文献中音乐论述的解读和论述。
点评:刘蓝老师的学术硕果累累,有一定的学术积累。杨英评价客观、视野广阔,宏观上和细节上都有所叙述,学术价值也进行了精炼。

13、尹雪凉(云艺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题目:咚咚鼓乐,声声震天——《鼓语通神》,那是滇山云水的生命礼赞
主要内容:《古语通神》一书,立足云南“乐”文化大背景,以云南丰富的鼓文化为切入点,以比较研究的立场云南各民族文化生成为背景,探讨了文化多样性在以鼓为载体的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与其形成的根源、传播途径以及精神隐喻和族群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讨论了鼓乐在“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人体验”中的价值依托。
点评:一部好的书评,会提升读者兴趣。我大致了解这本书是老师三年的成果,提升了当代民族音乐的价值,书中有图有文有谱,并没有脱离音乐的本体。尹同学评价全面、客观、精华,引起了我们对这本书的期待。

 

上一条: 云南省首届“音乐学术阅读”读书笔会4月24日下午第一会场会议纪要
下一条: 云南省首届“音乐学术阅读”专题笔会4月24日上午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