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

教学

云南省首届“音乐学术阅读”专题笔会4月24日上午会议纪要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4-24

会议时间:10:00—12:00
会议地点:音乐舞蹈学院演播厅

主持人:孙祖洪;学术点评:张岚

会议主要议题及内容:
1、任秀蕾(曲靖师范学院教授、博士)论文宣讲:《掀开尘封的记忆,记录百年音乐的足迹—评杨明<云南百年原创歌曲精选>》
(1)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范围广,1181首作品。(2)题材丰富、多样化。(3)编排中对作品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和调整。(4)对云南百年歌曲的界定:作曲者的角度、作品题材角度、研究难度大。不足:原创界定不够清晰,编排不够严谨,艺术价值角度还待商榷。
点评:文笔细腻、优秀书评具有时效性。

2、金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民族艺术方向博士研究生)论文宣讲: 《雅俗共赏 鞭辟近里—读钱康宁<云南民族音乐散论>感想四则》
   雅俗共赏,鞭辟近里。阅读感受: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得出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支撑理论。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出民族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民族。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得出精当的道理,恰当的建议。音乐创作不要张冠李戴。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得出怀揣感恩,启迪后人。缺点:个别论文尚显肤浅。
点评:良好的古诗词功底,散论涉及音乐评论、民族评论、音乐现象,有民族民间创作,书里提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作品要接地气,到实践当中考证史实,在经历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在后期才会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天地。

3、任红军(曲靖师范学院学校编辑部讲师、音乐学硕士)论文宣讲:《民歌的民俗学书写—<珠江上游民歌概论>简评》
民歌的民俗学书写《珠江上路传统民歌概论》,部分展开:1、佳作简要、2、内容介绍 3、简评:透过民歌看民俗的民族音乐研究。剖析生存语境、音乐形态、文化价值。4、结语:开辟了一种突破传统的研究传统区域文化路径。
点评:题目新颖,民歌和民俗学相辅相成,不同的生活习俗有不同的民歌创作角度。评述一部著作,除了肯定他的价值取向之外,还应肯定作者对本书将产生的深远文化价值。

4、刘蓝(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论文宣讲:《艰苦卓绝 再现经典—评杨明<云南百年原创歌曲经典>》
艰苦卓绝,再创经典。《云南原生态民歌选集》是当代经典,希望音乐的万里长城,传承下去。
点评:音乐知识广,精神可嘉。

5、金鸿为(词人、乐评人)论文宣讲: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的思考
(1)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创作思维的角度论述合唱艺术的长篇论著,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完整性;(2)包容音乐思维、文学思维等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可借鉴性;(3)有大量合唱作品的阅读,却没有音乐理论的参照,标志着对作者的独创性和开拓性,开拓了新的领域。
点评:文笔功夫了得。我们的音乐应该有我们的语境,就当代的合唱创作思维进行研究应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对合唱领域中创作中遇到的困惑或者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就能对创作、表演带来更深远的意义。

6、李海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论文宣讲:《云南儒释道复合型文化》—评张兴荣洞经文化研究的学术立场与视野
16次来到云南实地考察。云南铜经文化涉及了人文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并且首次鲜明的阐述了儒、道、佛的复合文化。调查范围广、记录方式全、音乐分析比较填补空白、适时地研究及抢救、发展新气象。
点评:以中国人的思维来写文章,身在云南,可能会忽视某一种社会现象,一生致力于云南的张兴荣,既有丰富的田野考察实验,又有系统理论知识。保持好奇心态,锲而不舍的心态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上一条: 云南省首届“音乐学术阅读”读书笔会4月24日下午第二会场会议纪要
下一条: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举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