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一院一品】音乐舞蹈学院:培育新时代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三台三曲”育人工作法实践与探索

作者:发布时间:2024-11-20

音乐舞蹈学院是学校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单位,音乐学、舞蹈学是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07年音乐学成为教育部全国45个本科专业试点,音乐是校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院依托“1231”育人模式,构建“音乐舞蹈学院多维一体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坚持“三台三曲”育人工作法,致力于把学院建成云南省艺术人才培养摇篮、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民族音乐舞蹈创新源泉、先进文化引领窗口。

品牌内涵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培育新时代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目标,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三台三曲”育人工作法。学院聚焦建平台、谱好育人“前奏曲”,聚神立讲台、奏响育人“主题曲”,聚力搭舞台、唱实育人“进行曲”,推动学院特色发展、跨越发展。

特色做法

(一)聚焦建平台,谱好育人“前奏曲”

学院围绕“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院建设”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谱好育人“前奏曲”。工作制度化,全面落实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党委书记、院长与班子成员协调沟通交流,拓展教授参与学术事务等师生民主参与与管理工作机制,将制度建设贯穿学院建设各个方面,不断提升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院意识和能力。支部建设规范化,3个党支部全部完成达标要求。工作品牌化,结合学院特点,着力构建“1231”红色育人模式(详见案例一),即让“100首红色经典歌曲、20部红色经典舞台剧、3个红色育人基地、1支育人团队”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成为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力抓手,成为引领、凝聚、激励师生筑梦远航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品牌。工作特色化,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为依托,让专业育人与非遗传承互促共生;以校级特色党建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音乐舞蹈学院“多维一体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研究》等项目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

1

原创民族歌剧《涛声依旧》首演剧照

2

音乐剧《年轻的脚步》首演剧照


(二)聚神立讲台,奏响育人“主题曲”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奏响育人“主题曲”。承办“丝路华章—中国南亚东南亚民族歌舞艺术展演及民族歌舞艺术国际学术论坛”,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开设音乐主题党课等6类主题党课,打造“《红色筑梦》经典艺术作品中的党课”沉浸式党课品牌,引导师生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促进发展的生动实践。师生参加云南省“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连续两年获省级一等奖。1人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高校组二等奖。2人在全省“学党史 庆百年 心向党”故事演讲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优秀奖。组建30人的讲解员团队,承担曲靖红色文化展览馆及古鱼王国博物院讲解任务,两年共接待600余家单位10万余人次,助力曲靖红色文化展览馆入选“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名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分获省级一、二等奖,1人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获奖。在全国普通高校基本功五项全能大赛中,学院获团体三等奖,3名学生获奖。1人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获微课一等奖和个人全能三等奖。

3

作品《呆呀呆》获教育部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为我校音乐学专业获奖学生颁奖

(三)聚力搭舞台,唱实育人“进行曲”

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路径,主动搭建学生成长舞台,多措并举厚植学生成才“土壤”,唱实育人“进行曲”。学生表演唱《呆呀呆》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剧《涛声依旧》、音乐剧《年轻的脚步》、歌舞剧《珠江源头》在昆明、曲靖等地成功公演,艺术作品《彝花开》《红云下的布依》《搬新家啰》《信仰的力量》《放歌新时代》《信念》等在省级专业重大赛事中获一、二等奖等优异成绩。持续承办全校大型文艺演出,师生“联合主演”好戏连台;每学期举办教学展演及专业基本功大赛,每年举办学生毕业汇报及展演,突出“课程+思政+艺术”,学生“领衔主演”精彩纷呈;在院线电影《阳光不锈》中担任男主角,学生苏振绩成“特邀主演”;主动服务地方,在“联袂出演”中提升育人效果(详见附件二);舞台变擂台相映生辉,齐心上阵“特别出演”。近年来,学生奋斗在志愿服务大舞台,学生吕俊阳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校友金瑞瑞被推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师生在2023年中国广场舞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最佳创编奖;《为爱》《向阳而生》《念湖之春》等作品在云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等11项奖项;在云南省第六届校园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勇夺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和1个第三名,在第七届中夺得3个冠军;《确比》《耍芦笙》《打磨秋》等作品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民族健身操和表演项目2金5银;在云南省操舞教学成果展示大赛中,斩获6个第一名;4件作品在全省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2件入选“诵读中国”诵读大赛。

4

5

艺术作品《搬新家》、《为爱》获云南省第六届本土歌曲创作暨演唱一等奖、金奖

微信图片_20241120094242

艺术作品《阿依莎》获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展演专业大赛金奖


经验启示

建好平台是基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谋篇布局,建好育人平台,推动实施“1231”红色育人模式。立足讲台是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练就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本领,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搭建舞台是着力点。结合学院特点、专业特色、学生特长,找准着力点,搭建大舞台,让学生人人有亮点、个个有特长,推动打造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案例一

构建“1231”红色育人模式

音乐舞蹈学院着力构建“1231”红色育人模式,即“100首红色经典歌曲、20部红色经典舞台剧、3个红色育人基地、1支育人团队”,将红色文化基因写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传唱100首红色经典歌曲弘扬革命精神。精选100首红色经典歌曲,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课堂小组课、舞台实践、课堂教学、基层巡演等方式传唱,以文艺作品激励人,在追忆英雄、感怀历史的同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排演20部红色经典剧目展现奋斗历程。优选20部经典剧目,这些经典剧目反映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至今仍散发着巨大魅力,师生将情景剧《红船》、情景剧《乌蒙太行魂》、话剧片段《烈火中永生》等剧目搬上校园舞台,创作民族歌剧《涛声依旧》、音乐剧《年轻的脚步》等剧目,以革命先烈、先进模范的事迹引领学生。

6

《红色筑梦》艺术作品中的党课剧照

打造3个红色育人基地引领学生成长。学院在曲靖红色文化展览馆、曲靖市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泽县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建立了红色育人基地,组建小分队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以红色文艺熏陶人;组建红色艺术实践团,指导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实践,先后赴麒麟区、会泽县、宣威市等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演出等活动增强对红色精神和文化的感悟,更好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建设红色文化大舞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内涵,通过重大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了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勿忘国耻 强国有我”演讲比赛等大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情感共鸣、思想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红色实践培育人。

7

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讲解员工作照

组建1支育人团队凝聚集体合力。学院依托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辅导员沙龙”“导师工作坊”“博士工作坊”为重要抓手和载体,整合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等骨干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实现艺术引导、广泛参与,全面提升品牌建设质量。

“1231”育人模式的实施,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高校组二等奖。师生代表曲靖市参加云南省“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连续两年获省级一等奖;2人在全省“学党史 庆百年 心向党”故事演讲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优秀奖;4件作品在全省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2件入选“诵读中国”诵读大赛。 

8

校友金瑞瑞被推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9

学生吕骏阳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案例二

在社会服务中提升育人效果

近年来,音乐舞蹈学院坚持担使命、强主题、亮特色、抓活动,在服务社会中检验育人成效。

担使命,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担当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传播高雅艺术,弘扬本土文化。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爨舞、爨乐等专业课程,带领学生跳爨舞,持续传承爨文化,活动被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以会泽滇铜京运为线索,师生联袂打造实验舞剧《滇铜京运》,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在舞台上直观呈现。深入马龙等地提取素材,创作苗族舞《盛装》和《笙之恋》,分获曲靖市第五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金、银奖。带领学生共谋曲靖传统舞蹈《确比舞》《打磨秋》传承之策,为传承人授徒传艺搭建更加便利平台。

10

承办云南省第六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丝路华章—中国南亚东南亚民族歌舞国际学术论坛暨民族歌舞展演

强主题,积极助力文化振兴。紧扣发展主题,大学生艺术团代表曲靖市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亚洲财富论坛走进西部”等重大文艺演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曲靖文化形象与品牌;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走进罗平大型文艺演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师生承担会泽县“草莓艺术节”“红火钱城·丰收会泽”丰收节、师宗县“遇见师宗·相约五龙”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艺演出。

亮特色,融入“清廉曲靖”“清廉曲师”建设。策划音乐主题党课、电影主题党课、书信主题党课、中小学特色思政辅助课程、家风教育主题党课等系列主题党课。创编及排演“《红色筑梦》经典艺术作品中的党课”沉浸式党课,助力曲靖“清风剧场”首演成功。沉浸式党课将红色党史讲出来、唱出来、舞出来、演出来,变文字史料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艺术感染,让学员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党史故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同时,师生以小庭院搭建大舞台,以小切口讲好大故事,让小剧场成为大讲堂、发挥大作用,让曲靖城市文化中有更多“曲师”身影和味道。

抓活动,开展实践育人行动。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突出志愿服务特色,师生齐心协力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育人活动。组建“大城小爱”志愿服务队,在麒麟区开展“暖冬行动”、“关爱困境儿童”、“高度关注气候问题”、“植树护绿”等志愿服务行动,团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七彩四点半”项目示范团队。在寒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带动青年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深入相关县市区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繁荣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把道德讲堂由学校、教室转到社会、社区,开展道德实践,倡导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